从“茶马古道”到“共筑新丝路”,滇缅合作、互通不断深入
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从“茶马古道”到“共筑新丝路”,滇缅合作、互通不断深入

缅甸仰光街景

漫步在缅甸南部最大城市仰光的街头,随便走进一家本土小吃店,菜单里必会有一道传统的特色小吃,叫做“Shan Khauk Swe”。缅语的意思是掸邦面条,但其实它并不是由面粉做成,而是米粉。

缅甸街边小吃“Shan Khauk Swe”

这道小吃不论是在制作、烹饪的方式上还是口味的调理上,都跟云南的名小吃饵丝极为相似,米香味十足、口感爽滑筋道。如果来到了缅甸中部城市曼德勒,甚至再往北的地区,当地餐馆老板便不再叫它的缅文名称“Shan Khauk Swe”,而是用滇西方言直呼其中文名“饵丝”。顾名思义,这道缅甸传统小吃“Shan Khauk Swe”起源中国云南,百年前伴着悠悠驼铃声,随着云南马帮队伍传入缅甸,大受本地民众欢迎。

缅甸仰光

缅甸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西线上的必经国家之一,早在400年前,云南腾冲人就开始“走夷方”,沿着南方丝绸古道走出国门到缅甸、印度等海外经商谋求生计。腾冲人有句古话叫做“穷走夷方,急走厂矿”。“夷方”最早指的是缅甸的八莫、曼德勒等地,而“厂矿”,则指缅甸北部密支那的玉石、宝石矿山等。

缅甸曼德勒皇宫

他们从腾冲出发,要么走路,要么赶马,带着满载的货物来到缅甸伊洛瓦底江上游的八莫装货上船,沿江而下,在曼德勒伊洛瓦底江边的金多堰渡口处下船卸货、中转,另一些船则从此处南下至仰光。

古时缅甸曼德勒金多堰

“走夷方”的云南人,不仅为当时的缅甸带来了丝绸、棉花、茶叶等商品,而且中国的传统文化,包括饮食、服饰等文化也随之逐渐在缅甸广为流传。

云南腾冲

云南和缅甸有着长达2000多公里的边境线,两地地缘相近、人缘相亲、文缘相通。如今,两地在经贸往来、互联互通、人文交流等方面合作不断深入,双方传统友谊不断巩固。在经贸方面,缅甸是云南第一大贸易伙伴、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和第一大出口市场,在中缅两国的双边贸易中,边贸约占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。

中缅新通道(曼德勒—成都)公铁联运班列首发

今年6月,中缅新通道(曼德勒—成都)公铁联运班列首发,该趟班列满载32个货柜,由缅甸曼德勒出发,经公路运输到达云南腾冲猴桥口岸入境后,换铁路运往成都国际铁路港。公铁联运全程2324公里,预计5—7天到达目的地。标志着成都打通了经云南腾冲猴桥口岸,衔接缅甸、联通东南亚的中缅新通道。

云南腾冲和顺古镇

同样,云南省商务代表团是疫情后首个访问缅甸的中国地方团组,充分体现了云南对滇缅合作的高度重视。在人文交流与合作方面,今年8月,云南省文旅厅承办的“茶和天下·雅集”活动首次走进缅甸,以茶为媒深化中缅人民友好情感、推动两国文化交流互鉴。

“2023年花好月圆”中秋文化交流活动走进缅甸

中国中秋、国庆双节同庆之际,由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、云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的2023年“花好月圆”中秋文化交流活动走进缅甸,在缅甸第一大城市仰光、中缅原油管道起点马德岛、世界文化遗产城市曼德勒先后举办了多场形式多样、精彩纷呈的活动。中缅两国50余名艺术家用精湛表演联袂展示两国历史悠久、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,演绎千年“胞波”情谊。

文艺节目生动展现了中缅两国民众友好往来、交流的悠悠历史

其中,讲述马帮文化的舞蹈《小河淌水》,赞颂中缅胞波情谊如水长流的歌曲《共饮一江水》等节目,生动展现了中缅两国民众友好往来、交流的悠悠历史。过去十年,缅中经济走廊、缅中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建设工作不断推进,不断造福两国民众。

2023年10月1日起,中缅边境瑞丽—木姐口岸启动持护照通行试点工作

如今,中国云南、上海、广东等地纷纷开通飞往缅甸的国际航线,中缅边境瑞丽口岸出入境流量不断攀升。自2023年10月1日起,瑞丽—木姐口岸还启动了持护照通行试点工作,相信未来中缅双边民众交往将更加密切。

以上是记者林曦在缅甸当地的观察。

来源:央广网、北京茶世界

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